(勇敢追尋自我的貓之一:劉安婷姐姐)
早上在TED看到部《授女以勇,不必求淑》的演講,讓我濕了眼眶:
Reshma用他參選議員的經驗,來分享他終於在人生中做了件「冒險」
雖然結果是失敗的,但是那種不用害怕別人批評的完整感讓他很感動
用這個經驗帶到在他的家庭文化中,
男孩總是被鼓勵冒險、犯錯、玩得髒兮兮
女孩總是被鼓勵安靜、賢淑、保持完美
他也舉出了這樣的家庭文化, 如何影響女性在就學、就業的社會心理學研究
研究發現,當老師出了個極富挑戰性的作業時
聰明的男孩們會很興奮地接受挑戰,加倍努力想可能性去完成
但交給聰明女孩時,她們很容易就放棄了,且智商越高,放棄越快
而這也不是能力的問題,因為五年級的成績女孩平均是比男孩高的
差別在於他們如何面臨遇到的挑戰。
另外,研究也發現,在求職領域
男人只要符合門檻的60%,就會投履歷面試
而女人則要完全百分百符合門檻,她們才會投履歷
所以社會常會說:「女人要多點自信。」
但其實Reshma認為,是社會教化女人要完美,而且謹慎過頭了
這也影響女人在求職過程中,容易選擇風險較低的路
所以其實許多可以由女性來創新、改革的可能性
都在社會對女人過於完美的期待,缺乏勇敢的教育下喪失了
於是Reshma在2012成立了一個教女孩寫程式的公司
他發現透過程式的編寫,其實就是在教導女孩勇敢的一個過程
Coding是一個不斷檢測錯誤,在正確的地方寫入正確的語言的事
有時只要差一個符號,或是語言的位置擺錯,都會決定成敗
錯了就是全盤皆錯,要不斷嘗試失敗後,奇蹟才會出現
這份工作需要的是堅持,以及接受不完美
而許多老師在教導女孩們寫程式的第一週,都發生同樣的事
就是女孩們會叫老師過去說:「我不知道要怎麼寫程式碼」 老
師看著電腦螢幕發現是一片空白,但這並不是女孩都沒寫
按完復原見後才發現,女孩每次寫完覺得不完美,就會直接刪光
她們不願意把錯誤的過程給老師看,寧願只給老師一片空白
要不完美,要不全部摧毀。
結果證明女孩們很擅長寫程式,但光會寫程式還不夠
Reshma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一個教Java語言的朋友
發現男生在遇到困難時,會說:「教授,我的程式出了點問題」
女生則在遇到難關時,說:「教授,我好像出了點問題」
Reshma說我們必須修正這種社會化完美主義的文化
建立起彼此的連結,讓所有的女人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
當女孩們能夠在支持系統中分享自己的害怕與自責
他們就能夠得到力量,去為世界創造出許多美好的改變
她說她每天都在見證女孩們創造出來的奇蹟:
有兩個高中生寫了個「衛生棉大進擊」的遊戲,
來對抗視月經為禁忌,並且充滿性別歧視的文化
或是一個對新國家充滿熱愛的敘利亞難民
寫出一個讓美國人充分了解選舉制度的APP
或是一位16歲的女孩,寫出一套演算法
來幫助檢測癌症時,去分辨他是惡性還良性
希望能救他父親一命,因為他父親得了癌症
而這只是上千例子當中的三個。
上千位女孩開始接納自己的缺陷,開始勇敢、不屈不撓
無論他們未來要走什麼路,她們都不會再延宕她們的夢想了
如果我們的國家或世界經濟要成長,要有真正的創新
我們就不能忽略其中一半的人口可以創造的可能性
我們要開始教育女孩們勇敢,不要像Reshma到33歲才開始冒險
特別是在學校教育,或是職場新鮮人這種影響生命的關鍵時刻
我們要讓女孩們知道:「你們終將被愛、被接納
不是因為你們完美無缺,而是因為你們勇往直前。」
當我們這樣告訴周遭的女孩時,他們開始接納自己的不完美
並運用在生活中,他們就能為自己、也為世界創造出更好的結果!
PS.Reshma的學生現在在美國遍佈50州,有將近4萬人
而且他也有跟80間如IBM、Disney等著名公司產學合作
光一年就創造出了7500個專業工作給學生們
—————演講與個人心得線———————-
再看一次影片我還是熱淚盈眶,實在是太猛太正點了
一方面很有共鳴的部分,是因為台灣的教育文化
是無論男女,都要比較、追求完美人生勝利組的氛圍
這也是為何現在許多男性被嫌軟弱、媽寶的原因
我自己也是花了很多的時間體驗苦痛
嘗試失敗過很多次,才真正開始接納自己
並且相信只要成為「我所是的我」
所有的一切都會自然而然地來到身邊
因此我身邊現在也充滿許多這樣勇敢的見證:
無論是忙碌飛世界各地仍堅持玩音樂的空姐;
到巴黎學服裝設計,大膽吃盡帥氣男模的貓女;
不斷嘗試錯誤、有自己願景的許多女創業家;
在台灣定居,努力在美語幼兒園、早餐店拼命的美國女鼓手;
不怕他人眼光,不讀大學的帥氣女模特兒兼刺青穿洞師;
勇於追求自己,一路念到教育所博士的布農族老師…etc
勇敢的故事根本說不完,但都持續激勵著我
在使命願景的道路上堅持往前,祝福各位女孩
都能夠勇敢接納自己的不完美,開始追尋真正的自我。